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「大咖来了」肿瘤治疗的另一种解法!记者专访介入放射专家邵国良_天天快资讯

2023-04-21 04:34:04来源:杭州日报

//


(相关资料图)

大咖名片

邵国良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、介入放射专家

对付肿瘤,外科医生主张开刀手术,内科医生建议打针吃药,放疗医生提倡“照光”治疗。除了这些,是否还有其他解法?

患者李彤(化名)没想到,她当初被诊断为肝癌晚期,医生断言存活期只有3—6个月。但如今,她不仅又活了14年,而且没有开刀,经过二十多次介入放射治疗,CT检查显示病灶消失。

不开刀,就能治疗肝癌?全国知名介入放射专家、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邵国良的答案是肯定的,李彤就是他的老患者之一。“这种肿瘤新解法叫介入放射。”据邵国良介绍,这十年是介入放射学科发展最迅速的十年,技术和引导仪器的不断迭代更新。

01:50

点击看视频

一根导管一根针

介入放射是肿瘤治疗的新解法

既不是传统的化疗,也不是“照光”,介入放射治什么?怎么治?邵国良介绍道:“介入放射医生不开刀也不打洞,借助超声、CT等影像设备,看到目标肿瘤的位置、大小和血管情况,然后依靠一根导管、一根针,经过皮肤穿刺,循着血管进入体内。人体血管就像贯穿人体的河流,通过这样的渠道,我们可以完成化疗药物灌注、放支架、栓塞等治疗。”

“传统肿瘤治疗有手术、化疗、放疗等办法,而介入放射则是肿瘤治疗的新解法。”邵国良说,他将介入放射的治疗工具比喻成两类武器,引导设备是有形的,治疗设备在体内发挥作用是无形的,两者合一,狙击肿瘤,治疗覆盖肝部肿瘤、肺部肿瘤、妇科肿瘤等瘤种以及肿瘤大出血、外科手术出血等突发情况。介入放射技术大显神通的肿瘤治疗领域,当属肝癌。

“在我国,近七成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,无法手术,治疗手段有限,五年生存率较低、预后较差。而现在,仅对付肝癌,介入放射医生就有多种办法。”邵国良举例,介入放射医生的导管和穿刺针,都可以加载不同的“武器配件”,比如导管中搭载一个载药微球,可以进行血管的栓塞、投药治疗,使得肿瘤组织缺血性坏死;也可以放入当下最先进的放射性90Y(钇)微球,这个微球能量大、射程短,对病灶进行近距离放疗,对周围组织伤害小;也可以放置一根直径1毫米左右的射频针到肿瘤病灶中央,通过外部机器控制,让肿瘤内部瞬间达到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,迅速杀灭肿瘤。

“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,以介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这类患者最为优选的治疗策略。”邵国良说。浙江省肿瘤医院的数据显示,通过以介入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,中晚期肝癌患者两年生存率可达70%—80%,五年生存率接近30%,较平均水平有很大提高。

介入放射打的是“配合战”

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

这些年,在邵国良的专家门诊,有一个明显变化是老患者逐年增多,15年以上的老患者不在少数。“随着科普力度的加强,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知道了介入放射,20年前,我们一年才100余台介入放射手术。而现在,我们医院一年的介入放射手术是8000台以上。”

据邵国良介绍,即便现在的介入放射手段越来越先进,患者生存质量逐年提高,但患者对于治疗的认识,以及治疗配合度,都影响着介入放射最终的治疗效果。

首先,是治疗的时间节点。对肿瘤治疗来说,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治疗的三早原则是关键。肿瘤分期不同,医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措施,转移灶的多少、治疗范围的大小,都影响着介入放射的治疗效果。

其次,患者体质也是重要因素。以肝癌为例,我国大约85%的肝癌患者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,主要是乙肝病毒,然后发展为肝硬化、肝癌,这样的患者结构比就决定了肿瘤医生对肝癌的治疗不仅是抗肿瘤,如果基础疾病没有控制到位,乙肝患者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,那么即便介入放射治疗再成功,肝癌也是要复发的。所以要结合患者体质和实际情况,进行综合化、规范化的治疗,治疗医生需要有全局化的思路,首诊很重要。

邵国良(中)在为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治疗

邵国良还特别谈到了患者的自我管理。“肿瘤治疗全过程分为防、筛、整、治、康,其中康这个环节,既有治疗后的随访管理,也有自我生活的管理。有些患者认为接受过介入放射治疗后,病灶消失,那就万事大吉了,开始不来复查了,肿瘤复发了也不知道,这样让人遗憾的病例不在少数;另一方面,对肝癌患者来说,容易出现门静脉高压、血管静脉曲张等情况,如果日常吃东西不注意,吞下比较硬的食物,或者干活时太用劲,容易造成血管破裂,威胁到生命。”邵国良说,看似神奇的介入放射治疗背后,更需要医患携手并进,打出漂亮的“配合战”。

中国已走向国际介入放射治疗舞台中央

未来医生手中的“武器”会越来越多

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复合介入手术室,邵国良指着一个“大家伙”说:“以往,患者要进行载药微球肝癌栓塞治疗,介入放射治疗和CT复查要在两个不同的手术室完成,而在这个复合手术室,在血管造影的同时可进行CT扫描,不仅优化了手术流程,减少患者在术中移动的风险,还能精准定位靶病灶,通过术中扫描及时评价手术效果,提高治疗效率,一站式实现术前诊断、术中治疗、术后评估。”

今年3月初,邵国良前往美国参加美国介入放射学会年会,在这个云集世界一流介入放射专家的会议上,中国学者分享的介入放射治疗研究成果,受到了各国专家的广泛认同。邵国良很有感触,介入放射学科虽起源于国外,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,中国的介入放射技术不仅与国际接轨,而且已走向国际介入放射治疗舞台的中央。

“国内有专业化的介入治疗病房,专科医生实现全流程的管理,最重要的是随着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,介入放射医生手中的武器越来越多,‘组合拳’越来越多,患者的希望也越来越大。比如有位肝部长了巨大肿瘤的患者,病灶有17厘米,我们可以经过动脉导管,对病灶进行局部性化疗,将病灶缩小,然后使用消融技术将病灶烧掉,这样既不需要开腹,也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,这就是精准治疗。”

邵国良说,微创的介入放射治疗已经成为继内科、外科以外的第三大学科,“未来,介入放射治疗使用的导管更细,引导设备更先进,对病灶锁定更精准,医生治疗效率更高,应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多,特别是针对早期肿瘤患者,比如老人等特殊人群,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,介入放射学科将大有可为”。

“患者上午接受介入放射治疗,下午就可以工作,这样的肿瘤治疗场景完全可以预见的。”邵国良对此充满信心。

大咖辟谣

02:57

点击看视频

谣言一

介入放射治疗意味着已进入癌症晚期。

邵国良:介入放射的技术有各类用途,比如疏通血管、通过导管放入球囊、药物等,在肿瘤治疗中,越早期的肿瘤接受介入放射治疗效果越好,在肿瘤晚期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疗时,可能介入放射治疗还有办法,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介入放射治疗就进入癌症晚期,介入放射治疗可以贯穿肿瘤治疗的全程,视不同的病情而定。

谣言二

介入放射治疗就是“照光”。

邵国良:“照光”指的是放射治疗,医生确定患者肿瘤的位置、大小后,通过高能X射线聚焦,形成精准的靶区治疗,来破坏或消灭靶区的肿瘤细胞,放射治疗通常是外照射,从外部向内部照射;而介入放射治疗,不仅依靠射线,而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,医生利用穿刺针、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,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,将特定的器械精准置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操作和治疗,比如打入化疗药物,或者定点爆破消融病灶。当然在介入放射治疗中,包含一部分的放射物质的使用,比如植入放射性粒子等技术,但不能以“照光”来简单描述介入放射这一学科。

谣言三

介入放射治疗对免疫力影响大,照射后身体就没有免疫力了。

邵国良:这完全是误区。介入放射的治疗方式有很多,比如人体出血,医生利用介入放射的技术将血管或出血点堵住,这对免疫力没有任何影响。但在肿瘤治疗中,比如肝癌治疗,我们利用导管,将化疗药物放入身体内,在药物作用下,会抑制部分人体的免疫力,但这并不说明身体没有免疫力了。

谣言四

介入放射治疗有辐射。

邵国良:介入放射治疗要锁定病灶,需要设备引导,以往采用传统的引导设备,比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,它们都是X射线设备,现在,介入放射的引导设备趋向于辐射剂量越来越低的方向发展,很多设备即便有射线,剂量也非常低,另外一方面,现在很多介入放射治疗通过超声引导开展,超声技术没有任何射线,所以不必过分担心辐射的问题。

谣言五

介入放射治疗的技术越新,对控制病情越有帮助。

邵国良:这个结论不正确也不全面。对于介入放射学科而言,新技术的诞生一定有它诞生的道理,往往是这项技术具备以往技术没有的优点,这才促使新技术的诞生。但这并不代表技术越新,效果越好、并发症越少,因为新技术也要不断经过临床实践验证,才能圈定一个相对的范围,适用于哪些病症,适用于哪些患者,这需要一个过程,不能一概而论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